ESG前沿观察丨《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2-07-07 08:00:00


资讯聚焦


欧盟27国的环境部长对多项气候相关法案达成一致性协议,包括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以及成立一个590亿欧元的欧盟基金,以保护低收入公民在2027-32年不必为减碳付出高额成本。

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聚焦建设国际碳市场,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香港、内地及其他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及投入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圈的进程。

微软的台湾部门成立“台湾ICT永续绿战队”,帮助当地企业减少碳排放。该企业联盟还包括富士康、友达光电、台达电子等多个软件创业公司和咨询机构。据介绍,微软已开发可持续发展管理平台,可协助企业计算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上海发布为期四年的行动计划(2022-2025),在工业和通信行业进行减碳和节能改革,每年平均减少1%的用电量。上海八家银行承诺在 “十四五”期间每家提供1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度,用于支持低碳项目和节能服务。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2022年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发布


6月17日,《2022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在2022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中重磅推出。报告聚焦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市值前100的中国上市公司,覆盖能源和公用事业、工业制造业、电讯业、综合企业、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金融业等11个行业。报告内容基于各家上市公司发布的2019至2021三年的社会责任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各公司的碳排放披露信息。


6.png

报告学术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赵俊华教授、张博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黄建伟教授、叶立新教授等。

联合发布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华电南自智能网络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ESG未来基金会。


一、报告核心内容摘要


1、碳披露对于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资本市场中的优势公司一般具有较高披露水平,股市也正向激励高披露水平公司,形成正向循环。“双碳”政策体系下,碳披露将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并对公司股价、利润等财务表现产生更大的影响。


2、目前,国内碳排放信息披露的主体边界、范围以及公司碳排放管理情况尚无统一界定,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信息也未有强制性披露要求,国内监管部门需要设立统一的公司碳信息披露标准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协助公司开展规范的碳信息披露。


3、碳排放强度越高的公司,投资者对其碳披露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越高,以督促高碳排高耗能公司进行更高质量的排放信息披露,改善公司形象,避免负面的市场反应。因此,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公司,碳排放披露质量也相对较高。


4、平均碳排名总评分最高的三大行业为: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消费业和金融业。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三大行业为:能源和公用事业、工业制造业、电讯业;平均排放量最高的三大行业为: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工业制造业。

1.png

5、相比于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对公司要求披露的指标数量更多,且规则中对公司披露标准的设计更细致。截至2022年5月1日,在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16.67%从未公开披露过排放数据,而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仅有不到1%比例的公司从未公开披露过排放数据。

2.png

6、碳排名体系下,高得分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要远高于低得分组上市公司。 碳排放披露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促进公司融资,其中公司规模、盈利以及管理因素本身就与股价有正相关性,碳排放披露也与此类因素相互影响。

3.png

7、碳排名体系下,高得分组公司在绿色运营和能源减排优化方面明显优于中、低得分组。企业碳排名得分越低,公司股票换手率越高,表明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高得分组的公司。碳排名得分越高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更高,更重视公司的研发活动和创新性。


8、各行业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平均披露率为90%,必需消费业、电讯业、非必需消费业、工业制造业、能源和公用事业、综合企业达到了100%;较少公司披露范围三碳排放量,所有行业平均范围三排放披露率为25%,且各行业间披露率差距较大。

4.png


9、投资回报率等金融指标和行业碳排名相关性不强,按照行业排名做投资组合的效果不显著。因此,依据行业碳排名来做投资组合的筛选暂不具备说服力,还需要考虑行业内个股的碳排名得分情况作进一步分析。

5.png


延伸阅读


根据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排放核算工具温室气体(GHG)核算体系,将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类或三个“范围”。 范围一(直接排放)用于核算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量,范围二(间接排放)用于核算企业外购电力、蒸汽、供热或制冷的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排放量,范围三(其他排放)包含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量。企业可以自主决定范围三所纳入的活动,因此,范围三排放对许多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

7.png

来源: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碳中和路径图》

 

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