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预告 | 神圣简约主义和浓郁民族特色——“夏之旅”室内乐音乐会之《兄弟》、《思乡曲》

发布时间:2022-06-09 08:00:00

泠泠琴弦上,静赏六月花。6月12日晚八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联合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夏之旅”室内乐音乐会,我们用艺术的盛宴邀您一同走入盛夏时节,开启火热的夏日音乐之旅。

 

展现艺术之美,演绎经典大作,本场音乐会将由音乐学院师生联袂深圳交响乐团独奏家室内乐团合作完成院长叶小钢及其他国内外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本周日,“国际顶尖的舞台演出标杆”级别的室内乐演出——“夏之旅”室内乐音乐会我们与您共赏!


图片6.png 


本场室内乐音乐会,将以中外两首颇具代表性的小提琴作品:阿沃·帕特的《兄弟》(Fratres)和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开场曲目。

 

兄弟

Fratres for Violin and Piano

 

出生于1935年的阿沃·帕特(Arvo Pärt)是爱沙尼亚首位蜚声国际的作曲家。阿沃·帕特成长于爱沙尼亚的动荡时期,七岁开始在拉克韦(Rakvere)的音乐学校学音乐,十四五岁时开始作曲。他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音乐学院追随海诺·埃勒(Heino Eller)教授学习作曲时,有人评价他:“似乎挥一挥袖子就有些音符掉下来”,他是天生的作曲家。

图片7.png 

阿沃·帕特


现年87岁的作曲家阿沃·帕特无疑是当代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创作从早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到“拼贴主义”(collage),直至1968年创作了最后一部“拼贴”作品《信经》(Credo)。之后,阿沃·帕特暂别乐坛,潜心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宗教音乐,进入到返璞归真的蜕变期。在这期间,阿沃·帕特探索到了二声部对位法的真谛,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钟鸣作曲法(Tintinnabuli),并带着作品《致阿丽娜》(Für Alina)回归公众的视野。他最为人知的代表作是1976-1977年“钟鸣作曲法”初创时的三部作品:《兄弟》(Fratres),《空白》(Tabula Rasa),《纪念本杰明·布里顿之歌》(Cantus in Memory of Benjamin Britten)。

 

图片8.png 

阿沃·帕特

 

本次演出的作品《兄弟》(Fratres)写于1977年,原是写给木管五重奏加上弦乐四重奏、低音大提琴及打击乐器的特殊组合。由于帕特本人非常喜爱这部作品,于1980年,改编成小提琴钢琴版本,献给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吉顿·克莱默Gidon Kremer,而这部作品,也是首次在国内上演。

 

图片9.png 

阿沃·帕特


谈及这部作品,演奏者张精冶非常期待:“这首作品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演出,整个准备过程伴随着挑战与兴奋,学习和演奏“在世”作曲家的作品是我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学习这首《兄弟》,使我对阿沃·帕特这位作曲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期待能有机会见到这位作曲大师。


图片10.png 

 小提琴演奏家:张精


 

 思乡曲

Song of Nostalgia


另一首演奏曲目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的铁蹄侵略了东北的黑土地,东三省的学生满含血泪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至北国之后折回广州,在尝尽四处漂泊、动荡不安的滋味后,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他仿佛看到了漫天黄沙、城墙跑马、天边驼群的塞外壮美画面,强烈的游子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创作了这首《思乡曲》。

图片11.png 

马思聪


马思聪曾说:“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之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是所有作曲家的命根。”在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抗战中,这首乐曲曾拨动了万千中华儿女的心弦,在之后很长时间里,《思乡曲》的旋律引起了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思乡爱国的强烈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之作。

 

图片12.png 

马思聪与马如龙父子


图片13.png 


作为马思聪的“徒孙”,张精冶对《思乡曲》这部作品非常有感情:“和《梁祝》一样,《思乡曲》是每位中国小提琴家职业生涯中最常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小提琴作品第一首堪称世界级艺术精品的杰作。马思聪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与作曲,他的作品兼具西方音乐的“立体感”与中国民族特色,加之马先生琴技高超,因此他的小提琴作品技术层面难度相当大,这无疑开创了中国小提琴作品国际化的先河。


说到此处,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有些动情:“我的恩师林耀基教授年少时曾是马思聪先生的学生,作为马思聪先生的‘徒孙’,每次演奏‘师爷’的作品都深感‘传承’之所在,也力图发掘新的音乐内涵。此次将与音乐学院首届钢琴专业学生冯晓琳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此曲,与年轻学子共同演绎‘师爷’的代表作,这种艺术上的薪火相传让我的内心更增添了几分期待......”

 

图片14.png 

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


张精冶是当今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目前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北京交响乐团特邀乐队首席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

他是很多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中,包括中国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以及意大利“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等等。他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巴赫演奏最佳奖”。

作为目前演出最为频繁的青年才俊之一,他的演出活动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诸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成功演奏过音乐会,并由瑞士国家电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灌制过唱片。

除了定期演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以及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音乐会以外,张精冶亦是活跃在室内乐领域和乐队首席领域的杰出音乐家。他参与组建了形式多样的室内乐团,其中包括:基因三重奏、北京四重奏、云和重奏团、国家大剧院八重奏,以及在美国纽约组建的北京二重奏等等。他还以客座首席身份经常与职业乐团合作演出交响乐作品,如:天津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EOS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包头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等。

他还与当代先锋艺术家亲密合作,积极演奏、推广大量的新音乐作品。如Samuel Adler、叶小纲、郭文景、John Corigliano、谭盾、John Milton Cage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新作品以及众多当代作曲家的首演作品。

张精冶曾是我国国宝级已故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教授的关门弟子。他还先后师从过王冠教授、李向阳教授、林朝阳教授和丹尼尔菲利普斯教授。并受到包括斯特恩、祖克曼、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在内的众多老牌演奏大师的指导与垂青。他的学生时代,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曾作为当时最有前途的中国少年演奏人材,被摄入著名奥斯卡获奖记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II》中。

张精冶今天演奏的意大利名琴由喻艺术基金会提供。

 

图片15.png 

冯晓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五岁开始学琴。自初中起先后师从星海音乐学院陈丹、冼劲松教授。曾获2020华沙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国区决赛PC2组金奖等奖项。2021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并获新生入学奖学金,师从著名钢琴家袁芳教授。曾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演出活动。于2021年10月受邀参与《叶小钢开讲》公益节目录制,于2022年5月受邀与袁芳教授一同登台深圳音乐厅“美丽星期天”音乐大讲堂。